2025-04-27
Masa Network 指南:「AI+Crypto」今年首个CoinLish上市AI专案
加密专案千千万,AI 热度占一半。作为贯穿全年的热门叙事,AI 无时无刻不在引导著加密市场的注意力和交易决策。
据 CoinGecko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 3 月,整个 AI 赛道的代币总市值已从去年 4 月的 27 亿美元飙升至 264 亿美元。过去 30 天内,与 AI 专案相关的代币平均上涨了 145% 至 297% 不等。
预期在哪里,热点就在哪里,不过目前加密市场的 AI 专案虽然种类繁多,但可选的 Alpha 似乎却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Fetch.ai、Ocean Protocol 等 AI 老牌龙头早已价值发现,成为上一轮周期的 Beta;与此同时,刚刚大额融资而备受期待的 Ritual、Myshell 等 AI 新秀们,产品仍在打磨之中,遑论代币发行,远水难解近渴。
在此背景下,对照 「算力、演算法、数据(资料)」 的 AI 三要素,目前当打的 AI 赛道 Alpha 专案中,也只有 Bittensor(TAO)作为去中心化算力赛道的扛把子,与即将于 4 月 11 日上线主网与代币的 Masa Network 作为去中心化资料领域的头号玩家,算是当下市场中 AI 叙事的细分龙头专案。
其中 Masa 关于自身「AI 数据链」的定位也很清晰 —— 致力于构建可供 AI 使用的个人数据网路,让使用者在贡献自己数据价值时可以同步获得收益,同时也通过 ZKP 等技术有效保障数据的隐私性,从而为 AI 和大语言模型网路提供海量的数据来源。
从历史上看,CoinList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识别加密专案价值大小的试金石。当今加密货币市场的许多顶级专案,都是在 CoinList 上起步的:
比如,同属于 AI 赛道的 Ocean Protocol ,从登陆 CoinList 迄今已有 10 倍左右的涨幅;而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 Solana,已是该 Launchpad 上最成功的案例。
众所周知,牛市周期曾是 CoinList 最为风光的时代,SOL、FLOW 等众多日后的明星专案都为参与公募的使用者提供了可观的财富效应,如今熊去牛回之际,AI 叙事加持下的 Masa 能否扛起新生代造富的接力棒,确实颇让人期待。
从一级试金石到更大的二级市场,上所预期也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点。
Masa 前后拿到了 1800 万美金的融资,吸引了 Anagram、DCG、GoldenTree 等海外行业顶级 VC 参与,在 AI 和 ZK 的技术叙事加持下,显然预期拉满。
资料价值上,专有、高品质、经过验证的个人资料变得更加民主化,供有需求的 AI 企业和大语言模型使用,为 AI 模型的训练新增海量且分散的资料来源。
而这个连线两头的资料市场,具体怎么实现?
随著 4 月 11 日主网上线,Masa 当前的产品结构变得更加清晰:
在使用者端,你可以通过参与 Masa 应用程式上的任务、使用 Masa 浏览器外挂上网、或者只是在 Masa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中正常使用产品,都可以轻松地将资料贡献给 Masa 网路。
此外,每个使用者都可以通过 Masa 的网页浏览器外挂成为资料抓取者。
Masa Oracle 网路充当去中心化的网路资料抓取器,可以从网站、Twitter 流、经过身份验证的网站等无缝提取文字,以输入到资料库中。
于是使用者最直接能感觉到的模式就是 “贡献 to earn”,并存在一个主动将资料进行质押的操作,比如:
- 你在 Masa Network 里的所有历史行为和资讯足迹,都会被加密保护,归集到自己独属的资讯储物箱 ——zkSBT 中
- 你可以在 Masa App 上直观的看到这些资料,并有权利选择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进行 「质押」,也就意味著主动意义上的 「授权」,即同意将这些资料贡献出来,在你限定的时间里,供有资料需求的组织使用;
- 因为资料贡献行为,你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具体形式可能是专案的 Masa 代币或稳定币。
在 B 端,Masa 也在匹配著资料使用需求。
开发者可以通过在 Masa Network 上设定资料质押池来轻松访问这个强大的资料集,直接奖励选择共享其资料的使用者。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资料来训练 「专业化」 而不是 「通用化」 的人工智慧模型,从而建立超个性化的人工智慧代理、人工智慧助手等。
与去年笔者对 Masa 的调研相比,目前主网上线的 Masa 还多了新的特性 — 让大语言模型本身变得更加去中心化。
Masa 使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从各种 LLMs 中进行选择,例如 phi-2、bakllava、llava 和 milstra。这些模型可以在 Hugging Face 等使用者友好的平台上轻松使用,因此 B 端使用者可以立即下载它们并将其部署到 Oracle Node Worker 上。
同时,去中心化资料访问允许 LLMs 评估网路中的加密资料以得出结论或呈现结果,而不会泄露网路中储存的任何敏感或个人资讯。
所以从总体上看,Masa 能够造成的最佳结果,是让 AI 资料需求 / 供给端的双向自由匹配。
连线 C 端和 B 端的资料市场,Masa Network 显然已经有了多样的产品进行支撑。但从产品打磨到主网上线,其发展是否得到了市场回应?使用者使用的情况如何?
自 2022 年 8 月推出以来,截至本文发稿,Masa Network 已迅速积累了超过 140 万个独特钱包;而每一个钱包背后则意味著每一份个人资料的贡献,通过上文提到的不同产品和不同方式进行贡献。
而海量的使用者多维度资料,也正是撑起 B 端资料使用的关键。资料越多,越分散,维度越多样,对 AI 的训练越有利。
代币的使用价值与跨生态加成
在 Masa 的整体设计中,MASA 代币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从 C 端和 B 端两头出发,MASA 可以被用在不同的激励和使用场景下。
首先是激励资料供应:Masa 激励使用者向 Masa Network 贡献个人资料。当企业和开发人员使用使用者的资料时,使用者可以在 MASA 中获得被动奖励。
其次是支付资料使用费用:企业和开发者支付费用才能访问和使用 Masa 网路上的资料、产品和服务。费用可以用 MASA 代币、稳定币和其他区块链原生代币支付。所有非 MASA 计价的费用随后都会交换为 MASA 代币,其中一部分会被销毁。
此外,MASA 也可以被作为管理个人资料的手续费:使用者在 Masa Avalanche 子网上支付 MASA Gas 费,以铸造和管理他们的 zkSBT(一种加密的个人资料储物柜),并烧掉一部分 Gas 费。
最后,代币也可以奖励节点运营商。Masa Oracle 节点运营商抵押 MASA 来运营 Masa 的 zk-oracle 节点。节点运营商在网路运营的前两年获得质押奖励。质押的代币在归属期内被锁定。
而在经济模型上,从官方给出的代币分配比例来看,团队和私募轮占了大头。但在公募后有半年到 1 年的锁定期,随后 3 年线性解锁。
结语
起于 Web3,但又不止于 Web3。Masa 本质上在以去中心化的 Web3 打法,服务涵盖「Web2+Web3」在内的所有 AI 开发者生态:
正如 Masa 的共同创办人 Calanthia Mei 在接受 Bitcoin.com 的访谈中所说,「个人资料是数位足迹,每一次线上和链上操作(浏览、释出、交易)都会留下足迹。
随著数位经济和 Web3 的发展,个人资料对于公司了解使用者和训练人工智慧模型变得非常有价值,因此,用 Web3 作纽带,以代币激励打通资料贡献和 AI 训练,Masa Network 这个拉通供需两端的平台,具备单纯炒作 AI 叙事之外的实用价值。至于 Masa Network 能走多远,时间和市场自然会给出基于价值的答案。
背靠 AI+Crypto 顶级叙事,所图愿景巨集大,如果能够成功,Masa 大概率会成为涵盖「Web2+Web3」的全球 AI 开发者生态的最核心基础设施服务元件与资料「卖水人」,借此构建跨「Web2+Web3」的 AI 资料链,未来极具想像空间,但也无疑充满挑战。
未来总在想像之外,让我们拭目以待。